今天出门办事,因为离南少林稍近,于是心血来潮顺路去逛了一下。为了抄近道,没像以往那样走正门,而是打算从东岳庙旁的小路进去。结果快走到附近时,忽然瞥见一座石牌坊,即使隔了一道链子锁起来的大铁门,也能感受到它不像是一座重建的假古董——来泉州旅行过的人肯定在东街看过好多座牌坊,但它们都新得假假的,因为是后来重新雕刻又补立的——泉州曾经也是一座以惊人的牌坊数量闻名的城市,甚至还有一条长长的有牌坊串联的路,然而文革期间它们都被拆毁了。之前因为黄永玉在回忆少年时代泉州生活时也写到了这件事,我还专门发过一条相关的嘟文:douchi.space/@ziwendong/108501
也是这样的原因,我曾以为泉州老城和周边都已经找不到幸存的牌坊了,然而居然有!后来通过牌坊上的题字,我查了一下才知道,它原来是清代著名学者李光地在康熙年间给自己的先祖李森立的牌坊,到如今都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泉州老城附近唯一没被拆掉的老牌坊。
只是周边的环境好破败。除了连着东岳庙的那一侧没被封,其余三面全部被新建的商品房围得严严实实,空地上还到处是碎石土渣和建筑垃圾,乱长的野草丛中还有一片芦苇地,旁边一块不知放了多久的大石缝隙中长出来的树苗,也都已经比我还高了,显然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久……
先发几张牌坊大概情况的照片吧,下一条嘟文里我会补充更多细节。
(图4补发一张周边民居和老路拆掉前的照片,注意,不是老照片,这张可能最多也就十几二十年前的状态吧,因为旁边能看到市级文保碑。如今这里已经没有路了。)

今天偶然路上经过一处之前从没留意到的泉州市级文保单位,是明代一位名为顾珀的官员之墓。表面看似乎没什么特别,只是常规形式,但走进去看了一眼亭内石碑上刻的《顾珀纪念园记》,明显是当代人所写,但其行文之古雅讲究实在堪称罕见,于是赶紧又瞄了一眼落款时间,居然是2018年这么近,更难得了。于是赶紧继续往下读,才知道这是移民去了菲律宾的顾氏后人所写,这座大墓也是他们集资重新迁葬于此地的。石碑的后面甚至还刻上了原来的墓园环境图,不知道是不是出自族谱,但看风格应该是更久远的前代人画的。看下面列出的组织和人名,也能看出这家后人除了在菲律宾的,还有些去了台湾。
对此只想感叹一句:果然!移民后的那些泉州人对家族和中国文化传统的看重,可能反而远远超过了大陆的平均水平。看看人家给祖坟写的文章,也能让我们清楚文化未必远离了故土后就会快速衰颓,完全有可能比留下来的更有生机,保存得也更完备。
此外,还看到一块光绪年间立的碑也很有趣,是警告不能盗墓也不许在墓园里放牛羊和挖植物的。很好笑,因为到处放牧牛羊至今都是泉州人的一大匪夷所思行为,高架桥下和公园草地上都仍然可能冒出来啃绿化带和草坪的牛羊,甚至在晋江市图对面马路边都能遇到一群山羊出没,要知道旁边的马路就是双向十车道的晋江世纪大道啊……
就,这也算是一种本地文化的“传承”了!🤣

清晨大雨,上午浓雾,到下午终于出太阳了。
今天第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

今天才注意到江边还有一片半野生的美丽异木棉树林,生长得相当密集,也不知道以后这一大片树苗中有哪些能够像最初种下的那几棵一样长到高大繁盛。在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这种树的繁殖能力好强大。

Show older
豆豉

豆豉是一个开放、友善的长毛象实例,欢迎不同爱好、职业的象友进行交流,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保证言论自由。豆豉的服务器位于美国,站长保证不会泄露大家数据,但来自某些地区的象友请务必注意隐私保护。请在提醒某些地区的朋友们注意隐私的前提下尽情邀请他们来玩吧!(没有申请理由的自动拒绝)